近日,當代華語樂壇的重要音樂人方大同(Khalil Fong)驟然離世,令無數樂迷震驚和悲痛。年僅41歲的他正值創作的巔峰期,卻因健康問題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不僅讓人惋惜一位優秀音樂人的逝去,更深刻地提醒著我們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方大同的離世觸發了一個我們常常避而不談的話題:遺產規劃與立遺囑。在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觀念中,遺囑只是老年人或富人需要處理的事。然而,生命本就充滿不確定性,無論年齡大小,提前規劃都是對自己和所愛之人負責的表現,高葉律師行合夥人、資深遺產認證律師葉煥信(Alfred Ip)將解答有關議題。
最新影片推介:
年輕立遺囑|年輕人對立遺囑常見誤解
1.「我還年輕,不需要考慮這些」
這可能是最為普遍的誤解。許多年輕人認為遺囑是專為老年人準備的,自己正值青春,死亡遙不可及,立遺囑似乎言之過早。然而,意外和疾病從不分年齡。若不幸發生意外,未提前立下遺囑將使家人在悲痛之餘還要面對複雜的遺產處理程序。
2.「我沒有太多財產,不需要立遺囑」
許多年輕人覺得自己財產有限,不足以立遺囑。但實際上,遺囑的内容遠不止金錢和房產,還包括數碼資產(如社交媒體賬戶、電子郵件、雲端存儲)、個人珍藏(如音樂、藝術品、收藏品)甚至寵物的安置等。這些物品在法律上或許價值不高,但對個人和親友而言卻具有彌足珍貴的情感價值。
3.「立遺囑程序複雜且昂貴」
不少人誤以為立遺囑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但事實上,基本遺囑的製作相對簡單,費用也較爲合理。現在有許多專業律師事務所都提供針對年輕人的遺囑服務,僅價格親民,流程亦更爲簡化。
年輕立遺囑|為何年輕人及早規劃遺產
若沒有立下遺囑,遺產將按照法定繼承規則進行分配,這可能與您的真實意願不符。特別是在非傳統家庭關係(如未婚同居伴侶)中,若無遺囑,伴侶可能無法獲得任何遺產。通過立遺囑,您可以確保自己的資產能按照個人意願分配給真正重要的人。
突然失去親人已是對家人的巨大打擊,若再加上複雜的遺產處理程序,無疑會使他們的悲痛雪上加霜。一份清晰的遺囑能提供明確指示,減少家人在處理遺產時的衝突和困惑,讓他們能更專注於情感療癒。
年輕立遺囑|管理數碼遺產
現代年輕人擁有大量數碼資產,包括社交媒體賬戶、雲端存儲、加密貨幣等。若沒有留下明確指示,這些資產可能永遠無法被妥善處理或轉移。通過遺囑,您可包含數碼遺產處理指引,確保重要的數碼財產和信息得到妥善安排。通過遺囑,可以將部分遺產捐贈給支持的慈善機構或事業,延續價值觀和信念,讓生命以不同形式繼續產生積極影響。
年輕立遺囑|立遺囑實用建議
1. 盤點您的資產
首先全面盤點擁有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如銀行賬戶、投資、房產、珍貴物品)和無形資產(如知識產權、數碼資產)。別忘了負債部分,如貸款、按揭等。
2. 確定受益人
仔細考慮誰應該是遺產的接收者。這可能包括家人、朋友、伴侶、慈善機構等。明確各受益人應獲得的具體資產或比例。
3. 選擇遺囑執行人
遺囑執行人負責執行遺願,確保遺產按意願分配。應該選擇信任且有責任感的人,最好具備基本的財務知識。
4. 考慮特殊情況
如果有未成年子女,應在遺囑中指定監護人。若有寵物,也應安排好它們的未來照顧者。若有特殊的醫療意願,可能需要準備預設醫療指示。
5. 尋求專業協助
雖然現在有許多線上工具可協助立遺囑,但最好諮詢專業律師,確保遺囑符合本地法律要求且能有效執行。許多律師事務所提供初次免費諮詢,可先了解基本程序和費用。
6. 定期更新
人生階段變化時(如結婚、生子、購房、創業),應相應更新遺囑。建議至少每3-5年檢視一次遺囑內容是否仍符合現況。
年輕立遺囑|立遺囑是對人生負責
方大同的驟然離世提醒我們生命的寳貴與脆弱。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應該以坦然開放的態度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性,並做好充分的準備。立遺囑并非一種消極的行為,而是對自己人生負責、對所愛之人負責的表現。
當我們勇於面對生命的有限性,反而能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正如方大同的音樂將永遠留在世間一樣,通過妥善的遺產規劃,我們的愛與關懷也能超越生命的界限,繼續溫暖那些我們在乎的人。生命無常,但愛可以延續。及早規劃,不僅是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是對當下生活的尊重與負責。
此新聞原刊於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