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香港的家庭暴力:與平義社合作舉辦的培訓課程
家庭暴力是一個常見的社會問題,影響著各個社會群體的個人和家庭。這個問題在香港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包括非政府組織(NGO)、政策制定者和公眾。我們將探討2024年11月29日與平義社協辦的兩小時培訓課程中的關鍵主題和見解,而該課程會專注於解決香港的家庭暴力問題。是次課程旨在加強參與者對家庭暴力複雜性的理解及其相關法律框架的知識,令他們能夠有效應對這個問題。
香港家庭暴力的普遍性
香港的家庭暴力可以多種形式表現,包括身體、情感、心理和性虐待。根據香港警務處的資料,每年都有數千宗案件被呈報,但由於污名化、對報復的恐懼或對可用資源缺乏認識,許多事件並未被呈報。在培訓課程中, 內容將強調識別家庭暴力跡象的重要性,以及理解其對受害者、家庭和更廣泛社區的影響。
從近期的統計數據可看到家庭暴力問題的嚴重性,根據香港社會福利署的數據顯示,受害者中有相當大比例為女性,其中不少是目睹或經歷家庭暴力的兒童。此外,因家庭暴力產生的經濟影響,包括醫療費用和生產力損失,更進一步突顯了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
處理家庭暴力的法律框架
此次培訓課程提供了香港應對家庭暴力的法律機制概述。主要法例包括《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第189章),該條例為保護受害者和懲處施暴者提供了法律框架。
根據《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受害者可以申請保護令,這些保護令可包括禁止施暴者接近受害者或進入共同居住的地方等條件。培訓課程中強調了獲取保護令的流程,包括所需的文件以及警方和社會服務在支援受害者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民事賠償和權利
家庭暴力的民事賠償主要涉及禁制令,旨在保護受害者免受進一步傷害的法院命令。禁制令類型包括:
- 禁止性禁制令:禁止施暴者與受害者聯絡或接近受害者。
- 強制性禁制令:要求施暴者採取特定行動,例如搬離共同居住的地方。
在考慮禁制令的申請時,法院會評估多種因素,包括威脅的嚴重性、過往牽涉事件的證據,以及受害者的整體安全。對於申請者,實用的建議包括收集全面的證據,如照片、醫療報告和證人陳述。
其中在一些重要的案例,受害人在證明出被持續騷擾和威脅後,都能成功獲批禁止施暴者接近的禁制令。這些案例突顯了法律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司法機構在維護受害者權利方面的關鍵角色。
兒童的最佳利益
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無論在指導法律原則和法院於整個司法過程中,兒童的最佳利益將是首要考量。香港的法院在作出有關監護、探視和保護措施的決定時,必須優先考慮兒童的福祉,包括評估家庭暴力對兒童身體和情感健康的潛在影響。
在這些評估中,關鍵因素包括兒童的安全、生活環境的穩定性,以及每位父母提供優良培育環境的能力。最終目標是確保所作的安排能夠保護兒童免受傷害,同時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體現了對保障他們在家庭法背景下的權利和需求的承諾。
真實案例的複雜性
家庭暴力的真實案例通常會因多種因素的互相影響而變得更加複雜,例如離婚申請、移民問題和子女監護糾紛。受害者在尋求保護並同時進行離婚的情況下,家庭暴力的存在可能會使監護安排變得複雜,並影響財務和解。
此外,於較早前的討論中,例如在CLEM會議上有關離婚的內容,強調了制定全面法律策略的必要性,這些策略的目的不僅旨於解決受害者的即時安全問題,還會考慮到他們的家庭狀況和法律權利,甚至於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影響。這種多面向的案件特性突顯了為面對這些挑戰的受害者提供量身定制法律支援的重要性。
非政府組織的角色及增強法律知識帶來的影響
非政府組織(NGO)在受害者與法律服務之間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是次培訓中,參加者會了解到非政府組織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法律諮詢、輔導和安全的住宿選擇。課程又強調非政府組織與執法機構之間的合作,以確保對受害者的支持更為全面。
很多非政府組織都因資源有限,影響了它們為所有受害者提供多方位服務的能力。過程中參加者討論了有關資源動用的一些可行策略,包括與私營組織的夥伴關係和社區籌款計劃。
是次培訓課程提供了各方對香港家庭暴力複雜性的寶貴見解,通過理解法律框架、識別虐待跡象以及向參加者灌輸支援受害者的實用技能,同時亦旨於強化參加者對家庭暴力的應對,使其更全面和主動。隨著公眾意識的提升和越來越多人參與對抗家庭暴力的行動,期望能為香港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律師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
律師與非政府組織(NGO)人員之間的合作對於滿足受家庭暴力影響客戶的多方面需求至關重要。受害者通常需要的不僅是法律方面的支援,他們亦可能需要情感輔導、財務援助和安全的暫住居所。雙方面有效合作能讓客戶得到全面的照顧。
為促進這合作夥伴關係,課程中建議定期溝通、共同舉辦培訓課程以增強對彼此角色的了解,以及建立轉介系統,簡化獲取服務的流程。此外,律師和非政府組織人員都應優先考慮證據收集和文檔記錄,全因詳細的紀錄在法律程序中甚為重要。
通過律師和非政府組織人員的通力合作,有助建立一個強大的支持網絡,賦予客戶力量,提高他們得到公義的機會同時確保人身安全。
個案分享
- Yasmine
Yasmine自從與丈夫相識以來,經歷了言語和情感上的虐待,包括將她鎖在住所內禁止她外出、不斷指控她與其他男性有染,以及不允許Yasmine與他們交談。Yasmine的丈夫認為她不尊重他,並強調作為女性,她的角色是服從而不是質疑。當Yasmine拒絕為他做某些事情時,他就會發怒,讓Yasmine感到自己是他憤怒的根源。
Yasmine並未將這些行為視為虐待,因為她認為男性以這種方式對待妻子是正常的,這反映了她的文化信念以及條件反射行為。
雖然她的丈夫被控襲擊,但Yasmine無法提供證據,因此法律行動最終被終止。
- Betty
Betty是一名香港永久居民,原籍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結婚後,Betty隨丈夫搬到香港,但由於婚姻中的問題不斷升級,她決定離婚。她最初的法律援助申請被拒絕,理由是香港法院對她的離婚申請沒有司法管轄權。更糟糕的是,她的丈夫帶著他們八歲的幼子回到巴基斯坦,使Betty近兩年無法與兒子聯繫。
她的丈夫隨後帶著兒子回到香港。在事務律師和大律師義務協助下,Betty成功獲得了一項禁制令,阻止丈夫將兒子帶離香港。Betty後來獲批法律援助,使她能夠繼續進行離婚程序以及子女監護權的安排。
- Joshua
Joshua是一名來自菲律賓的已婚男家傭。他與上司發生婚外情,但不久之後,妻子發現了這段關係,Joshua希望結束與上司的關係。然而,上司不願意結束這段關係,並對他進行了身體和言語上的虐待,包括威脅他的家人和對他施以身體傷害。
行動呼籲
在未來,非政府組織、社區成員和政策制定者必須繼續合作,提高大眾對家庭暴力的認識,為受害者提供支援,並推動更強而有力的保護措施。只有通過攜手合作,我們才能希望消除這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
更多有關社區法律教育月
平義社與多家律師事務所合作,為非政府組織的社工和律師提供相關法律培訓,使他們能追上在香港瞬息萬變的環境。這項活動涵蓋了六個法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義務律師和慈善機構社工經常會處理到的法律問題,包括離婚、個人資料、租務、科技詐騙、移民和家庭暴力,跟在香港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了解法律,並能夠識別及防止問題惡化,是實現一個更具包容性、更少壓力和可持續發展香港的關鍵。OECD在其報告中指出:“未解決的法律問題與健康、社會福利和經濟福祉等更廣泛問題之間存在重要聯繫。”
關於平義社
平義社是一個在香港營運的非政府組織,專注於為邊緣化人士,特別是受到家庭暴力和其他不公平待遇影響的人士提供法律支持和倡導。該組織致力於通過提供法律資源、輔導和社區教育,賦予受害者力量,讓他們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權利和選擇。
平義社與法律專業人士和社會服務機構等多方合作,建立一個全面的支援網絡,促進更公平的社會。通過提升公眾意識和倡議制度改革,在促進公義和保護香港弱勢社群的權益方面,平義社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平權橋
平權橋是由高葉律師行主導的新計劃,旨在幫助香港的少數族群和被忽略的群體,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架起通向平權之路的橋樑。這項倡議標誌著邁向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公正社會的重要一步,令每個聲音都能被聽見。
通過提升知識、提供教育和加強語言方面的支持,從而打破障礙,令所有人無論背景如何都能平等地獲得參與機會。計劃主要目標包括為少數族群、非政府組織和社工提供有用的法律資源,與社區領袖建立關係以教育目標受益者,以及將體育活動與少數群體的參與相結合。此外,該計劃還鼓勵香港法律界的發展多樣性和代表性,追求每個人都能夠努力尋求發展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