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J信報財經新聞: 自主人生

HKEJ信報財經新聞: 自主人生

HKEJ信報財經新聞: 自主人生 900 675 高葉律師行

Kajal父母來自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兩人早於1970年代來港。Kajal在香港出生,「弟弟、妹妹同樣在這裏出世。」Kajal坦言,父親來港為了掙錢:「他來港時無錢的,後來開了一間裁縫店。」

Kajal中小學都在香港讀書。「小學以本地學生為主,但收了很多少數族裔學生,包括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大概佔20%至30%。小一至小四上中文課時,老師叫我們不用學中文,做自己的事就可以。因此我的廣東話並非從課堂學習,是透過跟本地同學聊天練回來;小五至小六,老師發覺這樣叫我們自修不太好,於是讓少數族裔學生聚在一起,一同上法文課,一直維持到中五。因此我會講廣東話,但不懂看中文。」她憶述。

中五畢業後,Kajal想繼續念書,可是她的母校中六課堂改為全中文上課,使她與其他少數族裔同學要找第二間學校升學,或投身社會工作。當時約17歲的Kajal在沒辦法下選擇了後者,在一些公司充當會計、貿易助理。「打工3年多後,我想人生有成就,不希望像父母期望那樣——他們覺得我22歲就要結婚,無謂進修!我想法不一樣,於是公餘在HKU Space修讀了兩年法律文憑課程,此後我轉到一間律師行工作,覺得做律師不錯,決定到英國升學。」

時間去到這裏,Kajal已不再青澀,父母要她結婚。

「父母聽到後,問:『你現在去讀書?之後誰會娶你呀?』父親的態度尤其堅決,更想幫我找一個匹配的夫婿。我跟他爭論了半年!」Kajal笑一笑再道:「媽咪很支持我,她有商業學學士學位,曾經夢想繼續進修做律師,然而她26歲時嫁給了父親!」

Kajal最終說服父親,並用自己打工幾年攢下的積蓄,到英國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修讀法律學士學位;後回到香港城市大學進修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

求職困難

Kajal不諱言,母親對自己影響很大,本來頑固的父親最後在學業上,不時向她提供經濟支持。

因不懂讀寫中文,Kajal求職時遇過不少困難,因此她成立了South Asian Lawyers Group(南亞律師協會),「協會初時只有4名成員,現在已擴展至190名,全是在香港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南亞裔人士;當中包括一名退休法官,還有大律師、律師、調解員等。對於想在法律界一展所長的南亞裔年輕人來說,我們會為他們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以至舉辦活動讓他們拓展人脈。我們的年輕人能認識這些行業界人士,也讓他們有好榜樣可參考。」

事業靠自己打出一片天,Kajal的婚姻同樣美滿,多年前她透過朋友認識了丈夫。兩人均來自印度,而且都是信德族(Sindhi),讓她父母放下心頭大石。Kajal與夫育有一子,兒子今年10歲,在國際學校就讀,不懂廣東話,會說普通話。

 


此新聞原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私隱偏好設定

當您瀏覽我們的網站時,系統可能會以特定服務(通常以 cookie 的形式)透過您的瀏覽器儲存資訊。您可以在此處更改您的私隱偏好設定。 值得注意的是,阻止某些類型的 cookie 可能會影響您在我們網站上的體驗,以及我們能夠提供的服務

我們由於表現和安全性的原因而使用 Cloudflare
required
停用/啟用 Google Analytics 追蹤代碼
停用/啟用 Google 字體
停用/啟用 Google 地圖
停用/啟用影片嵌入(例如 YouTube)
 
查看我們的 Privacy Policy
我們不吃魚翅,但我們的網站確實有使用 cookie,主要用於分析和提供來自其他網站的內容。 請設定您的私隱偏好,並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