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 遺產分配|遺產爭議背後欠缺家庭溝通 律師:宜定期家庭會議了解成員期望

香港經濟日報 | 遺產分配|遺產爭議背後欠缺家庭溝通 律師:宜定期家庭會議了解成員期望

香港經濟日報 | 遺產分配|遺產爭議背後欠缺家庭溝通 律師:宜定期家庭會議了解成員期望 1200 800 高葉律師行
遺產分配|糾紛的根源

多年來,處理無數遺產分配案件、牽涉金額由幾百萬到幾百億不等的葉煥信律師表示,不少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一紙遺囑或財產分配而反目成仇,「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財富的積累固然重要,但如何確保財富能夠順利傳承,同時維繫家庭關係,無疑是一門值得深思的學問」。

遺產爭議的根源其實很簡單,不少長輩認為立遺囑是個人事務,無需與家人商量,更為常見的是,個別人士在生前已將部分資產轉讓給子女,但欠缺適當且清晰明確的記錄,從而導致日後其他繼承人提出質疑。

同時,家庭成員間對「公平」二字的理解、期望往往大相徑庭,有人主張平均分配、有人則堅持應照顧需求較大的子女,這種分歧經常造成難以彌補的裂痕。

在香港這個特殊環境下,衆多家庭面對著不同挑戰。譬如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涉及商業利益與家庭和諧的微妙平衡;又如跨境資產的處理,牽涉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條文,這些複雜因素無疑增加了遺產規劃的難度。

遺產分配|文化衝突與代際差異

在處理遺產問題時,香港家庭時常遭遇中西文化的衝突。傳統華人社會堅守「長子繼承」的觀念,而現代社會則更傾向於平等對待每一位子女。這種觀念的差異,往往成為家庭糾紛的導火線,加上不同年代的人,對財富的看法亦存在明顯差異。上一代或許看重以物業等實體資產來維繫家庭並強調不賣家產,而年輕一代則可能更看重資產價值解鎖以實現個人的理想。

遺產分配|年約50宜開始立遺囑

葉煥信律師認為,預防遺產糾紛的重要性遠勝於事後補救,「市民不要等到年邁才考慮立遺囑,而應在年約50之時便開始認真規劃遺產分配,聘請具有遺產規劃專門經驗的律師擬定遺囑,是預防紛爭的關鍵所在」。他覺得,對於資產較為複雜的市民而言,還可考慮委託信託公司進行專業管理。

現代的遺產規劃已不再局限於簡單的資產分配,而是應當涵蓋稅務籌劃、資產保值增值、家族企業傳承等多個層面。例如,設立家族信託不僅能夠有效地保護資產,還能確保財富得以代代相傳,避免因一時的情緒波動或外在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財富的合理分配。

遺產分配|特殊資產的處理

在處理遺產規劃時,家人間的坦誠溝通尤為重要,諸多糾紛皆源於缺乏溝通或溝通失當。葉煥信律師建議,家庭可以定期舉行家庭會議,開放地討論財富管理和傳承的議題,深入探討每位家庭成員的真實需求和期望。

同時,隨著投資方式的多樣化,遺產規劃亦面臨新的挑戰,「如數碼資產(如比特幣)的繼承問題、知識產權的估值和分配、海外資產的處理等,新型資產的特殊性要求在規劃時更需細心周詳,確保繼承人日後能順利接收並妥善管理這些資產」。

 


此新聞原刊於香港經濟日報

私隱偏好設定

當您瀏覽我們的網站時,系統可能會以特定服務(通常以 cookie 的形式)透過您的瀏覽器儲存資訊。您可以在此處更改您的私隱偏好設定。 值得注意的是,阻止某些類型的 cookie 可能會影響您在我們網站上的體驗,以及我們能夠提供的服務

我們由於表現和安全性的原因而使用 Cloudflare
required
停用/啟用 Google Analytics 追蹤代碼
停用/啟用 Google 字體
停用/啟用 Google 地圖
停用/啟用影片嵌入(例如 YouTube)
 
查看我們的 Privacy Policy
我們不吃魚翅,但我們的網站確實有使用 cookie,主要用於分析和提供來自其他網站的內容。 請設定您的私隱偏好,並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 Privacy Policy
Skip to content